image
China · Beijing | 中国 · 北京

媒体中心

MEDIA CENTER

媒体中心

郭焦锋:夯实油气安全保障能力
来源:本站    时间:2021-01-12    浏览:838

中国电力报:请您简要介绍下,在保障油气安全方面,我国“十三五”期间做了哪些工作,取得了哪些成就?

郭焦锋:总体来看,“十三五”期间,我们主要从加大勘探开发投资、增储、上产、发力体制机制改革、着眼清洁低碳环保、布局进口通道等六个方面来保障油气安全,且取得了不俗的成绩。

第一,油气勘探开发投资增多。2019年全国油气勘探、开发投资分别约达821亿元和2530亿元,同比分别增长29%和24%左右,勘探投资达到历史最高值。其中,三大油企勘探生产板块的资本支出超过2015年的1.5倍。

第二,油气探明地质储量显著增长。2019年,全国新增石油探明地质储量达11亿吨左右,同比增长17%左右。天然气探明地质储量为8000多亿立方米,“十三五”期间,天然气新增探明地质储量年均增长率为23%左右,探明的储量总和是2015年的2倍。

第三,油气产量增长。原油产量连续两年企稳回升,2020年原油产量约为1.94亿吨,天然气产量达到1900亿立方米左右(较2015年提高了35%左右),2017~2020年天然气连续4年增长超过100亿立方米。

第四,发力油气体制机制改革。上游领域改革力度加大,发布《关于推进矿产资源管理改革若干事项的意见(试行)》,放开油气勘查开采,明确净资产不低于3亿元的内外资公司均有资格按规定取得油气矿业权,利于调动积极性,吸引更多资本进入我国油气勘探开发领域,促进增储上产。据了解,该意见的相关配套措施也在不断完善之中。

第五,保障生态环境安全。2020年我国天然气消费约为3200亿立方米,比2015年增加了1250亿立方米,增长约65%。“十三五”期间,天然气消费总量约为1.35万亿立方米,按等热值换算,相当于替代原煤25亿吨,减少二氧化碳、二氧化硫、粉尘排放量分别为18亿吨、1.4亿吨和12亿吨左右,大幅降低大气污染物排放,可见天然气大规模推广应用对大气环境的改善举足轻重。实际上,正如中国工程院院士杜祥琬所提出的新能源安全观,生态环境安全观也是能源安全观的重要组成部分,是能源安全的应有之义。所以,天然气行业高质量发展也是保安全的一大方面。

第六,油气进口通道不断完善,“十三五”期间,东北、西北、西南和海上四大进口通道进一步拓展,形成“内外联动、东西双向开放”的格局。

中国电力报:2021年全国能源工作会议提出,要持续提升油气勘探开发力度。值得一提的是,2020年底喜讯频出——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年产油气当量突破6000万吨,创下我国油气田产量历史最高纪录;2020年我国海上油气产量突破6500万吨油气当量,创历史新高。这传递出怎样的信号?

郭焦锋:可以用四个词来总结:干劲十足,基础良好,海陆并进,前景可期。尤其在2018年7月,习近平总书记作出大力提升油气勘探开发力度,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指示。三大油企迅速行动,纷纷制定2019~2025年“七年行动计划”,落实增储上产主体责任,目标明确、干劲很大,无论长庆等陆上油田、还是垦利6—1等海上油田,产量均获新突破。因此,我认为2025年实现国内原油年产量稳产在2亿吨以上的目标是可以实现的。

中国电力报:会议要求,完善产供储销体系,认真抓好中俄天然气东线南线建设,力争开工建设川气东送二线、西三线中段等一批重大项目,全力打造“全国一张网”,积极推进东北、华北、西南、西北等“百亿方”级储气库群建设。您较为关注哪方面?

郭焦锋:推进东北、华北、西南、西北等“百亿方”级储气库群建设,十分必要且非常紧迫。去年底,国内LNG价格一度突破10000元/吨,供应偏紧,而从全球范围来看,LNG是供大于求的,国内局部地区一定时段天然气的供应紧张,事实上是储气调峰设施不足的体现。2018年,《国务院关于促进天然气协调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》发布,要求构建多层次储备体系。但是到去年底,供气企业、燃气企业和地方政府的储气设施建设任务大都没有完成,这无疑给用气高峰带来了压力,对天然气稳定供应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。因此,加强储气库群建设,是目前完善产供储销体系的当务之急。

中国电力报:围绕“十四五”开局,以及当前的经济、能源形势,您认为在增强安全保障能力的过程中,还面临哪些挑战?您有什么建议?

郭焦锋:面临的挑战可以分为三点。首先,企业技术创新取得重大突破还有一定难度,仍有不少“卡脖子”技术有待攻关,如页岩油气大规模“井工厂”技术、旋转导向技术、深海油气勘探开发技术,以及勘探开发相关的核心技术软件等。其次,应急调峰储备能力不足。按照《国务院关于促进天然气协调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》要求,供气企业要形成不低于其年合同销售量10%的储气能力;城镇燃气企业要形成不低于其年用气量5%的储气能力;各地区要形成不低于保障本行政区域3天日均消费量的储气能力。再次,新冠肺炎疫情导致全球油气市场不稳定的风险加剧,造成安全方面的隐患,也给我国的油气进口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。建议如下。

第一,按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新型举国体制的要求,部署和启动新的科技攻关项目,创新科技攻关的体制机制,关键、共性的核心技术研发在全球公开招标,对所有企业开放,让民营企业、外资企业及国有企业都有机会参与,同时借鉴华为公司技术攻关的有益经验,给参与者更好的激励,共同推动核心技术、关键设备的国产化和自主化。

第二,多措并举提升应急调峰储备能力。加快石油储备体系建设,推进石油储备方式多元化,使储备规模达到90天以上的石油净进口量;天然气方面,构建多层次储备体系,加快储气库、沿海LNG和城市储气调峰设施建设,使储气能力占天然气消费量的12%以上。

第三,注重区域能源之间的国际合作。油气领域在“走出去”时,不要仅限于勘探开发方面,还应在投资、贸易、技术、标准、治理等方面实现联动,同时加强与“一带一路”国家油气合作,保障进口油气资源的可获得性。

中国电力报:针对“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,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”的目标,油气领域该如何作为?

郭焦锋:需要强调的是,实现上述目标,油气领域是很重要的一支力量。油气领域加快绿色低碳转型,也是保障油气供应的一大抓手。统计结果显示,燃油车用油量占石油总消费量的55%左右,石油企业应在交通用能领域的转型方面下更大力气,用更加清洁的能源,例如电、天然气替代燃油,减少石油消费,这也是保障安全的重要手段。

本文来源 | 国家能源报道



返回列表